很多人嚷著香港要有戶外音樂節,那上週的 Clockenflap 不正是嗎? 藍天,白雲,草地,西九海景,聽著有本地有海外不同風格的 live music… 想跳,想瞓,想飲,想點都得,人生幾何? 其實,香港也可以很美麗;而 Clockenflap 對本港 music scene 來說反應可算是史無前例。
雖然兩日入場Gwei Lo 佔 80%,本地人數估計只佔 20% 左右,相比起紅館每晚萬零人的人流,Clockenflap 有幾多本地人認識及真正欣賞?  再者,如果表演 line-up全以 local artist / 樂隊招徠,香港樂隊的吸引性及水準又怎樣?  大家心裡有數… 革命未算成功,仍需努力。但萬事總有起點, 1% 是可以影響 99% 的。
Clockenflap 也好,「天與地」也好。有實力,有個性的事,是要浸淫,是要長久地支持 / 爭取 / 拼鬥。這亦是風氣的事,是全社會的事,但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 喜歡音樂的你,如果大家寧願付錢看春浪春吶、看 Fuji Rock,而不親身去支持本地免費的音樂 event , 那麼就算有幾多個 Clockenflap、幾多套「天與地」的劇只是徒然。
簡
簡

 
本地樂隊是沒吸引力, 但很有賁力, eg. chochumo
回覆刪除好似果隊pain of being pure at heart平庸到不得了(沒多少時間是唱0岩pitch), 反而同時隔離people party stage 有隊國內DUCK FIGHT GOOSE就精彩得多
但冇辦法, clockenflap 可能只係鬼佬的天與地
因為在港是二元化的世界。
回覆刪除